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非常关键。高校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人才智力优势,精准对接乡村振兴,湖南工程学院各基层党组织在该校乡村振兴帮扶点——怀化市会同县坪村镇铺坪村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
以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7月中下旬,该校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党总支、建筑工程学院党委、设计艺术学院党委、团委与学工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联合镇铺坪村,围绕人居环境的设计与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资助政策宣传、创建“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科技启蒙以及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湖工力量。
该校党委书记陈岳堂表示:“学校认真研究了铺坪村乡村振兴规划,将进一步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学校风力发电、建筑物健康检测与加固、自然灾害的防与治、乡村美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等优势学科方向,为铺坪村的整体发展把脉。希望学校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学校学科人才和平台优势,贡献科技智慧,为服务铺坪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新的力量。”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大脑”勾连城乡
长桌布置、电脑装配、电线安装、网线传接……一间整洁的教学机房搭建完成了!由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党总支带来的30台电脑铺坪村新建的“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基地”落地。“村里面农产品的各项信息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分析,大家可以通过我们发布的信息了解到从生产到加工的全过程,为销售带来新的途径。!”“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个基地享受到大学师生为他们带来的网络教育,真是太方便了。”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为乡村振兴服务?在今年湖南工程学院党建工作重点工程“一支部一特色一实事”活动中,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教工党支部在支部书记欧阳湘江的带领下郑重递交了“‘乡村大脑’赋能乡村振兴”方案。“‘乡村大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计划建设时间是4年。今年的重点是电商平台的基础数据建设和‘一对一’远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党总支书记何宏介绍。在前期与铺坪村进行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利用暑期“三下乡”的机会,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教工党员和部分学生组成实践团队,在这里开展第一期的建设。实践团分为几个小组,有的开展农产品推广需求调研,有的对当地135名中小学生‘一对一’远程网络教学需求进行调研,有的面向该村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据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教工支部书记欧阳湘江介绍,“‘乡村大脑’赋能乡村振兴”方案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构建从农户基础数据到农业生产管理、施肥、农技服务、农产品加工、物流、 销售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为当地农产品的推广、销售搭建“乡村大脑”,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二是围绕乡村振兴,以信息技术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数字乡村作为“契合点”,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让高校与乡村“同频共振”。
设计入村换新颜 美丽乡村“我”来帮
党建带团建,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迎着清晨的阳光,建筑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在党员老师的指导下,扛着测绘仪,逐个对村内道路100多个点进行定点测量,并通过对小溪边缘的定点测量,探寻适合建桥的地方,绘制地形草图,以便后期的乡村规划建设。另一组成员则拨开灌木草丛,找到一处平整地,通过调整仪器,优化技术问题,完成了对铺坪村酸菜加工厂的尺寸和高程的测量。“我们向当地村民了解了当地房屋建筑的久远历史,并结合当前农村现状的基本要求制定乡村规划,这让我们更加有底气,也更有动力将规划落到实处,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同学们表示。
由设计艺术学院党委组织的“寻初心,种红心”团队则围绕“人居环境改造,建设美丽家乡”主题,让设计入村,助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美化村庄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同学们清晨6点半出发,开始进行村里人居环境改善。“虽然有点累,但是我还是觉得值得的,希望会同县的村居变得越来越好。”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结合专业特点,发挥特长,通过墙体绘画装点村容村貌,坚定乡村新时代爱党敬党的精神信念。同学们围绕建党100周年和会同本地侗族元素,将红色元素和吊脚楼相结合,设计出独具风格的墙绘方案。
资助政策下乡行 手拉手助力学子梦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嘹亮的歌声。由学工与团委党支部组织的校学联的同学们为铺坪村当地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堂。“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和当地的孩子们共同打造了一台文艺汇演。”《我和我的祖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军体拳表演、舞蹈节目《你笑起来真好看》、歌曲《强国一代有我在》……质朴的笑脸、专注的眼神,在实践团成员连夜用墙绘装饰的舞台上,大、中、小学生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演绎当代少年心中的家国情怀。
资助政策下乡行实践队则开展了以“资助政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该团队成员均是国家资助政策受益学生,旨在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感恩回馈社会,增强资助育人实效。
队员们对村民进行国家资助政策宣讲
同学们冒着炎炎烈日徒步十余公里,挨家挨户地进行国家资助政策宣讲,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真正实现政策入村、入户、入心。村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也更加坚定了当地孩子们的求学信心。通过走访宣讲,大家更加了解了中国的农村现状,对“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句庄严的承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科技研学夏令营 乡村孩子“变形”记
“大学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大!”7月21-23日,15名来自铺坪村的中学生走进湖南工程学院。该校研究生工作处教工党支部、学工党支部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为这些乡村孩子定制了包括科技活动、艺术熏陶、红色研旅等内容的夏令营。孩子们参观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美术馆、陶艺工作室,湘潭市博物馆、党史馆和韶山,在“湖工蓝”中领略科技和艺术的魅力,在“湘潭红”中浸润红色教育。
在湖南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中学生们不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展品,还手握遥控器和操纵杆,在探索和研究中亲密接触“高科技”。同学们在研究生的悉心指导下,戴上VR眼镜沉浸式学习拆卸汽车零部件,汽车在“方寸之间”变得真实可感;按压发电装置,通过人体动能点亮一排排白炽灯;体验3D打印,原本简单的材料“摇身一变”成为形状各异的艺术品。据悉,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科技成果展示和操作体验,均由研究生们根据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并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为孩子们精心“定制”
恰逢“党史题材百幅作品”暨第六届教职工摄影书画大赛优秀作品展展出,学校还为中学生们“烹饪”了一道丰富多彩的艺术大餐。看展览,做陶艺,“大餐”既饱眼福,又有动手的乐趣。
学校将湘潭部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串连形成此次研学夏令营线路,从“湘潭市博物馆”到“党史馆”,最后带领学生到韶山进行参观和学习,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互动式、沉浸式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今年以来,学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狠抓基层党建,从学院教工党支部入手,着力培育‘双带头人’支部书记,提出‘一支部一特色一实事’的建设思路,精心打造了26个建设方案,围绕‘服务师生’‘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场馆’‘服务高校’‘服务中小学’‘服务乡村振兴’‘全面综合服务’8个篇章树品牌, 充分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引领全校教师党员作表率、展担当,尽心尽力为师生、为学校、为社会办实事。”党委副书记彭立威表示。